貓纜還是懶貓?天災還是人禍?岩盤還是碎層?遷建還是補強?馬前市長的決策錯誤、還是郝市長的督導失職?為了一根T16貓纜塔柱,台北市府、議會吵了兩個月,社會人心對政府的信任也如貓纜基柱一般,禁不住土石沖刷,愈益脆弱。貓纜修復固然急迫,追究相關行政及政治責任固然重要,但筆者認為,在政治口水下,事件的重點及政府施政的及優先順次已然失焦。沒有貓纜的日子,貓空的產業仍要存續,貓空的地方特色也不應因此成為纜車停駛的陪祭品,如今主客異位,筆者不得不大聲疾呼:『不只救貓纜,更要救貓空!』

還記得去年7月4日貓空正式營運的隔天,我刻意不搭纜車,獨自開車上貓空,避開擁擠的人潮,讓我觀察體會到纜車風潮外的另一面。本來想像著纜車將民眾一一載運上山,山上的茶莊一定忙的不可開支,但是情況並非如此。我點了一壺文山鐵觀音茶搭配黃昏的橘光,細細啜嚐,茶莊依舊清閒,茶農還是務農,一點都感受不到觀光熱錢的湧入,我心想,應該是旅客還不熟路吧!貓纜停駛後,我刻意再上山到同一家茶莊,殷實親切的老闆邀我下盤棋,我問他生意如何,他答的愜意:「有纜車時,生意勉強好一點,不過纜車只是載人,好的吃頓飯,大部分都是隨便看看就走人,我們務農種茶的,沒有太大差別啦!」我追問:「纜車停駛後呢?」他眉頭一皺:「纜車一停搞得貓空也死了,做官做民代的愈罵愈大聲,觀光客愈誤以為貓空真的沒得玩、愈不來了。其實沒有纜車,貓空還是貓空,好看好吃的都沒變,甚至更像貓空原有的樣貌,我希望大家趁現在來走走,可惜……」我頓時恍然大悟,貓纜≠貓空,沒有纜車的日子,貓空也許更美更原汁原味,少了貓纜的光芒鋒頭,也許是深化展現貓空在地特色的契機。

是的,大家都被市府過度的宣傳纜車、神化纜車,而誤以為貓纜就是貓空的全部,所以貓纜停了,貓空整個山頭的生氣就跟著陪葬犧牲。貓纜所有的規劃報告、計畫書都明白說明,興建貓纜的目的在於「促進貓空地區商機」、「活化地方產業」,但是,隨著纜車的業績屢破新高,貓空的在地特色卻完全被淹沒、被遺忘,貓纜喧賓奪主,貓空山頭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有誰記得,木柵觀光茶園是全台第一個觀光農園,每年5~6月的貓空春茶季更是國內茶賽盛事?有誰記得文山鐵觀音的香濃氣郁,持久回韻讓人唇齒三日留香?有誰記得木棧古道的探險樂趣,還有老泉山上優人神鼓繞樑的餘音?

如今,貓纜停駛,市府上下只為如何卸責如何復駛而焦頭爛額,議會民代也多著重揭發政策錯誤的弊端及追究馬、郝的政治責任,沒有貓纜的日子貓空何去何從?地方商圈經營受損的紓困補助為何?貓空觀光產業的宣導促銷如何加強?替代交通有何配套方案?都應該是『搶救貓空大作戰』重要的待解問題。筆者很遺憾地指出,市府想盡辦法要挪支預算以支應纜車塔柱補強、遷移及週邊水保工程,相關花費達數億之譜,但明年度台北市商圈發展計畫總預算2億7779萬,相對於單場台北購物節經費就高達3000萬,貓空休閒觀光產業之發展僅卻只編列427萬(佔1.53%)。在貓空產業發展成效不振、纜車停駛更讓貓空生存出現危機之際,市府只救無生命的纜車建設,不救永續發展的貓空文化,市府對於貓空發展於纜車停駛後的因應政策作為,再一次主客異位!纜車只是機器,產業才有生命,如果市政府仍然停留在『只要有貓纜,貓空萬事OK』的迷思中,顯然是重建設而不重生態永續、搞破壞而不重文化內涵。

依現況而言,不管是遷建還是補強或遷建T16塔柱,不管是馬英九負責或是郝龍斌背黑鍋,貓纜短時間內確定不會復駛。貓纜雖是為了發展貓空而建,但絕不是貓空產業的唯一賣點,台北市可以沒有貓空纜車,但不能少了貓空文化。筆者期待政府及社會輿論各界關切貓纜議題的重點,應該轉向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北市議員吳思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