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住民藝術圖騰淪為地磚被踐踏
一塊52380元的地磚 『郝』亂搞!

91年馬英九擔任市長任內,砸下9560萬,在北投風風光光成立全國第一座以原住民為主體的文化藝術及教育研習中心----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但是好景不常,重金禮聘藝術家為原住民文化創作的公共藝術品,卻淪為地磚,藝術品被踐踏在地上而且還破損不堪。吳思瑤痛批,此案例是台北市公共藝術「設計不當在前,維護不力在後」的負面教材。

台北市議員吳思瑤日前接獲居住在北投地區的原住民陳情表示,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大門口地上有原住民圖騰的地磚裝飾,已經破損不堪,多次向館內反應都沒有下文,眼看著代表自己文化的圖騰被鑲在地上踐踏,而且還殘破至此,他們心裡實在很不好受,甚至有被汙辱的感覺。

這件位於凱達格蘭文化館內名為『族群拼織』的公共藝術品,是以玻璃馬賽克為材質,地坪鑲崁的方式呈現(創作者林舜龍,同時為雪山隧道公共藝術馬賽克磁磚拼貼之作者)吳思瑤今天至現場勘查並表示,這項公共藝術品,總計花了220萬,總共有42面原住民藝術圖騰地磚,平均一面要價52380元,現在幾乎面目全非,沒有一面完好如初,其中17面更超過1/2面積剝落。【圖1】許多建材專家看到更直呼不可思議,表示「玻璃馬賽克是貼在牆上裝飾用的建築材質,不適合崁在地上,而且還是鑲在人來人往的大門口前,這件作品沒有剝落那才奇怪!」。吳思瑤說,市府明知道這個材料不適合貼地上,還大膽的將它設計在進入化館的必經之道,人來人往的凱達格蘭文化館從94年以來平均每月都有1.5~2萬參觀人次,這麼高流量的光觀景點,地磚破損不堪,不僅有礙市容,恐怕還有公共安全的疑慮存在。

吳思瑤表示:市府誇張的不只如此!由於每件公共藝術品都所費不貲,為讓每一件藝品都能長久完好保存,96年更制定了「公共藝術管理維護手冊」,手冊中表列正確維護案例,以及負面選材、錯誤保養的實例,讓各個公共藝術品管理單位可以依循。而這件『族群拼織』作品,從92年完工以來就陸陸續續有破損的現象,市府卻置之不理。文化局甚至還將它編入手冊中,負面選擇作品材質,導致藝品損壞的案例。2年過去了,現在的損壞情況比手冊內更為嚴重,文化局、原民會依然視而不見。吳思瑤痛批,在市府的擺爛不管下,這件原住民公共藝術成為不折不扣的『負面教材』。

「讓人更生氣的是,花了將近一億元的凱達格蘭文化館,卻未見無障礙設施的規劃,市府寧願把白花花的銀子拿來貼在地上,也不願興建無障設施,不僅忽視原住民文化,更不尊重身障者的權益」吳思瑤大表不滿的說。

吳思瑤表示,凡事由小見大,郝市府根本不重視原住民文化,凱達格蘭文化館就是最好的例子。市府92年花了4億5000萬預計闢建福德坑原住民文化運動園區,作為宣揚原住民文化的重點區域,98年預計編列將近3000萬進行綠美化工程,到時候會不會發生同樣的荒唐的建設出來,諒誰都不敢期待。這種財大氣粗,只會花大錢大興土木,卻沒有真正的顧慮及尊重原住民文化的作法,相信所有原住民朋友都不願樂見。

吳思瑤也為原住民小朋友抱不平:「雖然現在原住民國小生學雜費營養午餐費都全額補助,但是原住民國中生人數共有749人,還是有許多人繳不出營養午餐費,220萬的破爛藝術品,可以讓他們免費吃4個學期的營養午餐。市府盡做些花拳繡腿的功夫,卻沒有照顧到原住民小孩的權益。」

最後,吳思瑤呼籲,從藝術的角度來的尊重、保存,原住民文化她個人樂見其成,但是這種亂花公帑,卻未真正落實弘揚原住民文化的作為,他完全無法接受,並要求文化局、原民會,一個月內檢討相關作品的維護機制,並規劃出無障礙設施、設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北市議員吳思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